甲子回眸:我在中国和美国的求学与工作之路 (续)[ ]

作者:苏索才 来自: 原创 时间: 2025-3-31 19:53 阅读: 51 评论:0
导读:我在中国和美国的求学与工作经历。

      (续)艾伦·爱莫瑞 (Allan Emery) 开设的霍桑和麦尔维尔、艾伦·柏瑞 (Ellen Berry) 开设的后现代小说、托马斯·威莫 (Thomas Wymer) 开设的维多利亚散文、理查德·盖伯哈特 (Richard Gebhardt) 开设的文学/写作交叉研究等不仅让我了解了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更是教给了我一套文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对原作的细读、重读,对作品的多方面如人物、主题、视角、风格的分析,对作品进行比较性研究,和将相关跨学科领域的成果引入文学批评,使我初步掌握了英语文学研究的方法。


       在我学业上取得进步时,由于我两年都给鲍大的本科生讲授各体文写作和学术论文写作,我得以了解美国大学的教学环境、学生特点和教学方法。感谢多纳·奈尔逊·毕内(Donna Nelson-Beene)教授一整年对研究生助教的培训,使我们这些初入此行的研究生们对英语作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扎扎实实的了解和操练,也对我以后在美国大学执教英语作文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除了读书教学之外,我也努力了解美国的社会和文化。来美国以前,由于学习和教学的缘故,我对美国的历史和文明已有很多书面了解。我喜欢美国的民主、平等、开放、包容,也期盼着有机会能在这里读书、工作,对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准确的把握。两年中我所看到和经历的一切让我对美国充满敬意和希望。它被证实就是山上那座灿烂之城,将它的光辉撒向普天下追求光明的人。试举一例。隔壁住着三位就读鲍大的美国年轻人。每次举行派对时都敲门邀请我们三个室友一同分享美食、音乐和交流,帮助我们克服在异地的陌生感和孤独。他们善良,真诚,慷慨,包容,正是美国的精神所在。


      一九九九年夏天硕士毕业前夕,我得以参观纽约、华盛顿和费城。我乘坐的灰狗巴士穿越俄亥俄州、西弗吉尼亚州、宾西法尼亚州、马里兰州、纽约州等。车子时而行驶在视野广阔的平原,时而穿行在连绵不断的群山。眼睛所视之处皆为硕壮的玉米、高大的树木、葱绿的草地和笔直宽广的州际公路,让我不得不嫉妒上帝为何垂青于美国这块肥田沃土、美丽山川。它的宽广、富足和现代化非三言两语可以倒尽。


       来到纽约,高耸入云的建筑、式样各异的写字和住宅大楼、四通八达的地铁、第五大道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来到首府华盛顿,多少年来在书中和影视中看到的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杰佛逊纪念堂、白宫和国会山就伫立在眼前,那样宏伟,那样庄重。耳畔不由得想起开国之父华盛顿的提醒:“自由是我们的遗产。我们必须为它奋斗”;或杰斐逊总统在独立宣言中宣誓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对幸福的追求”;或美国内战中林肯总统在葛底斯堡的演说:“ 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保佑下得到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他们的理念和行为奠定了美国的根基,让世世代代土生土长或移民归化的美国人感到自豪。


       1999年秋,我来到位于印第安纳中部曼西市的波尔州立大学(Ball State University)读书。经历过步行、火车、飞机后,我拥有了自己的汽车,自驾从鲍林格林小镇来到波大。我的生活范围更加宽广,我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汽车行驶在俄亥俄州到印第安纳州的49号州内和69 号州际公路上。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我将摘取人生中的最高学位,美国文学博士。这样无论我以后回国效力还是留在美国,我都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我满怀期盼,同时也意识到面前的挑战。文学博士学位本来就很难读,英语又是我的第二外语,但我不能给自己找借口。我热爱文学,坚信自己有语言和文学方面的恩赐,我一定要修遍波大英语系开设的我感兴趣的文学课,写好博士论文,顺利毕业。


       波大英语系的师资也相当强悍,它的文学、修辞、第二外语习得都有博士授予权。在这里我总共修了二十三门课程,涵盖文学、修辞和语言学,大大超出博士学位的课程要求。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我喜欢阅读,希望我修的课尽可能囊括英美文学,特别是美国文学的不同阶段、作家和思潮,为我以后的教学和科研做好铺垫。我得益于帕特里克·克利尔(Patrick Collier) 讲授的英国现代小说、瑞贝卡·斯通(Rebecca Stern)讲授的维多利亚小说、维拉利·福曼(Velerie Forman)讲授的莎士比亚和早期现代文学、劳伦·昂克(Lauren Onkey)讲授的后现代理论、克里斯蒂·弗兰肯斯坦(Kristie Fleckenstein)讲述的当代修辞理论、保罗·瑞尼尔(Paul Ranieri)讲述的古典修辞等。除了上课以外,我从早到晚泡在图书馆里,阅读,思考,做论文,乐此不疲。五年来,很少在晚上十一点半之前入睡的,也从来不觉得枯燥和劳累,因为我在做我感兴趣的事。也感谢波大在五年间给我和太太提供了助学金,可以支付学费、租房、水电、食品等开销,这样我们可以不用为生活担忧,一心专注于读书。在赞助研究生方面,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它任何一个国家能有美国如此慷慨!同时,太太和儿子也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先后来到美国。太太在攻读语言学博士,儿子在就读幼儿园。我们租住在大学为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修建的公寓里,冬暖夏凉,配有空调、暖气和网络,环境舒适,是学习和生活的绝佳场所。


      三年修完课后,我用了一学期准备资格考试,一次性考过了三门各四个小时的专业课考试,从而转入论文写作,探讨在全球主义、跨国主义和多文化主义背景下美国九十年代华裔文学中的人物塑造。论文用将近两年时间完成,有机会与委员会昂克、凯莎·麦克布莱德(Kecia McBride)和其它两位教授较长时间的学习、商讨,对美国教授对专业的追求、对职业的恪守、和对工作的尽心尽职表示由衷敬意。他们是我以后做人、作文的示范。在他们和其它众教授的教导下,我对美国文学诸领域有了相当的了解,相信有了在这些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我能独立胜任以后任何美国文学的教学和科研。


在美工作之路


      2004年七月,在我的博士论文答辩前夕,我拿到了芝加哥城市学院哈罗德·华盛顿分院英语和演讲系的聘书。经过了数周、三轮、竞争性极强的面试后拿到这个聘书,我感到十分幸运。事实上,美国大学的聘书非常难拿,一个职位通常由数百人申请,包括初试、试讲和面见大学各层领导。在我犹豫不决是否应该接受这个聘书时,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直白地告诉我,拿到这份聘书我是幸运中的幸运者,应该很快接受,因为觊觎它的申请人实在太多。我自己也知道英语是我的外语,要给美国本土学生讲述英文写作和美国文学无论如何听起来都有些不可思议,好在美国就是这样一个公平和包容的国家,在工作聘任上只考虑申请者的资历,不考虑其国籍、种族、性别。这正是美国为什么能将世界各地的精英人才吸引来的重要原因。


      将家从印第安纳搬到了芝加哥,每天乘坐地铁穿行在家和市中心的学院,我的脚下的行路方式又有了新的变化。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地铁四通八达,伸展到一百公里外的远郊和外州,乘坐起来非常方便快捷。从此我也开始了在美国大城市的生活,要适应和应对每天出现的各种情况。


      二十年来,我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享受授课和与学生共处的时光。经过了二十四年的学习,脚下走过了那么艰难、遥远的求学之路,我终于可以将我学到的知识贡献给我的学生,所以我每天高高兴兴地上课,心满意足地回家,教给学生写作和文学阅读的知识,帮助他们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就像教育改变了我和家人的命运一样。我感激学院慧眼识珠聘用了我,也感激我的学生们包容我这样一个外国人给他们讲解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课堂上,我与学生融洽相处, 特别在我的文学课上,我将几十年积累的文学知识和阅读经验教给他们,使他们欣赏到文学作品的情感和美感,也知道如何从冲突、人物、主题、视角、风格分析作品 。每次讲完一部作品,我都觉得言犹未尽,期待着下次与他们继续讨论分享。教这样的课,哪会有劳累和枯燥呢?


       通过教授这些课程,我得以认识美国一代年轻人,特别是城市青年的经历、追求和梦想。芝加哥城市学院是一所城市社区学院,学生大部分来自芝加哥市,以拉美裔和非裔人数居多,且他们都来自于经济状况、教育程度偏低的家庭。为了上学,他们要兼顾全职和半职工作,有的还拖家带口,经济和学业压力巨大,他们也因此对学习特别珍惜,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将他们不同的人生阅历带进了课堂,大大丰富了课程的内容,课堂气氛也极为活跃,是其它传统的大学课堂少有的。是的,在学业的准备上,他们许多人都挣扎过,产生过放弃的想法,是我教学中经常面临的挑战,需要使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了满腹经纶的知识很重要,如何将它变成学生的知识更为重要,所以从进学院的第一天起,我就给成功重新下了一个定义,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表了几篇论文或帮助几个学生申请到了转学机会,而是以一颗火热和谦卑的心平等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学习和人生助一把力。我认为我的工作很有意义,也得到同事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和赞赏,我的心里充满平安和满足。


       这就是我二十余年的工作,看似平凡和默默无闻,实则改变着每个学生的学习和人生。看到他们在经济上的挣扎让我想起我贫穷的家庭和艰难的求学经历,对他们有深深的同情和理解。今天的他们就是昨天的我。我有责任帮助他们,坚信某一天他们也会像我一样有能力有爱心帮助到其它人。




甲子回眸:我在中国和美国的求学与工作之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甲子回眸:我在中国和美国的求学与工作之路 (续完)
【编者按】感谢老师赐稿!【审核:winshine】

最新评论

热点阅读

网友最爱

赞助推荐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文心文学网 ( 京ICP备10005564号-2 )

GMT+8, 2025-4-3 16:26 , Processed in 0.10548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